复读生是指将已经学习过的年级知识,再重新学习一遍,是一种知识巩固的方式,一般出现在中考和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中。高考复读生是指在考生在高考后不准备进入大学,重新复习一年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的学生。
高考生选择复读的原因主要有3个,一是考试落榜,无学可上,只能在复读和打工中做选择;二是发挥失常,比如一本的水平只考了个普通二本,所以决定来年再战;三是填报志愿阶段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冷门专业。
对于复读生来说,复读的一年要再忍受一年高三的复习压力、承受异于常人的心理负担,这一年的时间如果利用好了能“鲤鱼翻身”,如果利用不好,就白白浪费了青春。而且现在多地教育厅已经不允许公办高中收录复读生了。
对于应届生来说,复读生的存在增加了高考的竞争力,让本就大浪淘沙的高考成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。所以不少应届生的家长一提到复读生,心里会“隐隐作痛”。特别是有不少复读生人数多的省份,已经形成了700分无缘清华北大的尴尬局面。下面一起来和笔者了解下2020年全国各省市地区复读生人数统计,看看你的省份有多少复读生呢?
2020年各省市复读生人数统计,高考竞争越发激烈,趋于白热化
- 2020年河南四川复读生人数超过20万
河南省的高考报名人数为115.8万,其中复读生人数为46.74万,复读生的比例为40.36%,也就是说在河南的高考大军中,每10个人,就有4个人是复读生,难怪河南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呢,河南考生真的是太惹人心疼了。而四川的考生竞争压力也很大,高考报名人数为67.01,复读生比例为31.67%。这两个省份的复读生人数均超过了20万。
- 这5个地区复读生比例超过30%
除了河南和四川之外,安徽、广西、陕西、山西和甘肃这4个地区的复读生比例也超过了30%,其中陕西省的高考报名人数为37.5万,复读生人数为13.34万,复读生比例为35.57%。在大多数省份,公办中学的教学水平是比民办中学要高的,比如北京最好的中学是人大附中,河北最好的中学是衡水中学,湖北最好的中学是华中师大附中。但是在陕西大不一样,陕西省的高中学多半是民办的。
- 青海和西藏高考报考人数不多,但复读生比例不小
青海和西藏两地区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5.72和2.85万人,复读生分别有1.51和0.84万人,复读生比率分别为26.4%和29.47%。由于这两个地区高考报名人数相对较少,所以这么高的复读生比例让不少网友大吃一惊。而上海、北京、福建和山东这4个地区的复读生人数较少,所以他们的复读生比例很显眼,而宁夏的复读生比例为18.57%也是比较高的。
- 复读生比例在20%到30%之间的还有这7个地区
广东、河北、湖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内蒙古和浙江这7个地区的复读生比例也很高,均在20%到30%之间。而其中广东、河北和湖南三个地区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在50万以上,复读生人数均在15万以上。一般来说复读生人数越多的省份,高考竞争越为激烈,应届生也会觉得越不公平。但是复读生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如果能顺利进入大学,谁会愿意浪费一年的时间在高中复读呢?
不少看完这个统计的读者,都不觉得感叹:会有这么多的复读生?真的是太让人惊讶了。是的,之前我们总觉得复读生就算再多,也不至于这么多,但是事实就是如此。你们是否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在河南四川等地区,700分真的是可能无缘清华北大的?
每年高考复读生人数增加,对应届生和复读生来说都意味着高考竞争会越发激烈,已经趋于白热化,所以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复读生,都需要更努力,才能在高考中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,才能脱颖而出。
高中阶段学生如何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压力
- 第一点,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
在每年的复读生中,都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心理压力差导致高考发挥失常落榜的,所以学生们一定要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。不要让心理素质低成为高考的障碍。当家长老师发现学生心理素质差时,要及时进行劝解,必要时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法。如果学生觉得学历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,要主动找老师帮助。
- 第二点,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
在高中阶段,同学们每天朝夕相处,会结成难能可贵的革命友情。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负能量的同学,可能会在你的耳边说一些不正确的思想。所以要挑选对自己进步有帮助的同学做朋友,争取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。大家设定不同的目标并一起为此努力,能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。
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,看完了2020年各省市复读生人数统计,你有什么看法呢?
在这里,你能看到积极向上、有观点、有逻辑的内容,关注我,我们下期再见。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本文转载网络分享,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网址:http://noz.jfweb.cn/25278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:glmpjh@163.com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